精神科專科
黃穎勤醫生 電影《爸爸可否不要老》由金像影帝安東尼鶴健士主演一個患有腦退化症的爸爸,故事描述當現實與他所認知的世界出現落差時,他充滿困惑而拒絕接受患病的事實。其實對於一個患了腦退化症的老人來說,理解能力、語言表達能力和記憶力逐漸消失,如何自我接受、如何自處也是困擾。作為兒女,在旁看在眼內,也看得心痛。雖然腦退化症是無法逆轉的病症,但如果能夠及早檢測和診斷,作出相應的措施,患者仍然可以快樂地生活。
認知障礙症年輕化 曾有患者於40多歲確診
腦退化症正名為認知障礙症,它是一種因腦部退化而起的疾病,通常始於記憶問題,但接着會影響腦部其他位置,產生如溝通困難、情緒或性格改變等問題,後期甚至會完全喪失自理能力。它會隨着時間而惡化,可能因而越來越依賴他人。
此症在老年人中比較常見,但近年有研究發現腦退化症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,有案例在40多歲已經確診患上腦退化症。而在香港平均每20位65歲以上的人士中,就有1位會患上認知障礙症。同時,隨着男性及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增加,這也意味着出現認知障礙症病例數量亦會因此而激增,預計60歲及以上患有認知障礙症的人數,從2009年到2039年將會增加2倍多。
70歲婦疫情下出現行為異常 確診阿茲海默症、抑鬱
隨着人口老化,腦退化性疾病愈來愈普遍,今次想與大家分享一個個案。陳女士是一位70歲寡婦,與子女同住,沒有長期病患。平日生活可以自理,閒時會與朋友飲茶、打太極。然而,一年前開始,她常常會反覆問同一個問題,也會忘記與親戚或朋友的約會。疫情期間,她與朋友減少見面,整天在家裡閒着,感到孤獨,開始有失眠問題,到了晚上便會在街上四處遊蕩。她的行為漸漸出現異常,有次她更忘了關火,差一點釀成火災。最後經過診所轉介,由子女陪同到精神科醫生求治,陳女士終被診斷患有阿茲海默症和輕度抑鬱症。
於認知障礙症的病因中,以阿茲海默症最常見,60%至80%的認知障礙症患者都患有阿茲海默症,成因是有害的沉積物積聚在腦內,進而導致周圍的腦細胞死亡,令腦部退化。至於如何確定患者是否有認知障礙症,醫生會透過臨床病史、記憶及精神狀態檢查、各類型的身體檢查,例如血液測試、腦部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等,斷定患者是否屬認知障礙症患者,並嘗試找出疾病成因。
一旦確診了認知障礙症,可以怎麼辦呢?雖然病情無法根治,但是仍有方法可以幫助患者延緩退化。個案中,陳女士確診後,精神科醫生處方針對認知障礙症的藥物,以延緩其腦部退化的病徵。另一方面,醫生亦處方低劑量的抗抑鬱藥,以改善她的情緒及睡眠質素,並改善她的記憶力。除了藥物治療外,醫生還會採用非藥物治療的方法:懷舊治療,即透過熟悉的環境穩定患者的情緒,以及訓練他們的記憶力;多種感觀治療,以適量的感觀刺激患者,以減低過分呆滯或過分激動的情況,希望雙管齊下,控制陳女士的病情。
及早治療認知障礙症 有助減慢病情惡化
治療認知障礙症,其實最重要是與時間競賽,認知障礙症患者除了記憶力衰退之外,日常生活的一些異常舉動,如性格轉變、 語言表達及理解出現困難、對熟悉的工作程序感到困難、出現幻覺等,便有可能是疾病的警號,應盡快尋求醫生的診斷。因此,若我們能盡早察覺患者的異常徵狀,及早接受治療及訓練,有助減慢病情發展速度,藉此改善生活質素。
轉載自Urbanlife
https://urbanlifehk.com/article/78367/%E8%AA%8D%E7%9F%A5%E9%9A%9C%E7%A4%99%E7%97%87-%E8%85%A6%E9%80%80%E5%8C%96-%E8%AA%8D%E7%9F%A5%E9%9A%9C%E7%A4%99%E7%97%87%E6%88%90%E5%9B%A0-%E9%95%B7%E8%80%85
Commentair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