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穎勤醫生
精神科專科
聯合國數據顯示,女性比男性多花4.1倍時間做家務、 照顧子女及進行其他無酬勞動。該報告亦指,早在新冠疫症發生前,全球婦女經已貢獻了125億小時來照顧家庭。至於香港,不少本地媒體及非政府組織亦發表報告指,疫情令女性多了家庭勞動及經濟重擔等問題。這些壓力也引起很多焦慮的情緒問題。
病例一:疫情下成經濟支柱兼處理家務
初生嬰媽媽患強迫症 不停重複為女兒洗澡、換片
2020年初,香港已爆發新冠疫情。A女士和家人基於安全及經濟考慮,大部分時間都留在1000平方尺的家裡。就如許多在職母親一樣,A女士既要在家工作,同時又要照顧孩子、做家務,以及應付經濟開支,令她感到難以招架。
首先是丈夫減薪,後來A女士也減薪了。但因為女兒於11月出生,A女士仍在放產假期間公司不能裁走。招聘了的工人卻因為疫情滯留在家鄉。接着,丈夫遭到裁員。兩星期後,放完產假復工,A女士也被裁走了。
A女士自此當上自由招聘人員,成為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,同時她亦要處理家務。就算不用去辦公室,時間總是不夠用。A女士無時無刻要照顧寶寶,雖然丈夫也會幫忙,但主要是陪她玩。他把全副精力花在尋找新工作上,但他也跟很多人一樣,要面對疫情帶來的困擾。她說現在差不多每晚都要親自煮晚餐,以前幾乎沒試過這樣。
A女士本身都是一個愛清潔、整齊的人但漸漸越來越焦慮,腦中漸漸不斷出現令佢好困擾的思想。A不斷想著女兒出意外、生病,所以會異常密集地觀察女兒情況,以及作出重複行動如不停為女兒洗澡、換片,晚上每小時十多二十次到床邊看孩子有否窒息,甚至要丈夫不停洗手同沖涼才可以抱女兒等。
雖然知道這些思想是不合理及不必要的,並可能嘗試過抗拒,但卻難以阻止它們的出現。 要求丈夫無時無刻消毒的行為也引起夫妻間的爭吵。
A女士知道自己不停在做的事或在想的問題毫無意義,卻無論如何也停不下來,而且越想抵制便越緊張、痛苦,導致睡覺和胃口也變得很差。因為擔心妻子情況,丈夫陪A去看精神科醫生,並且診斷為強迫症。
A女士通過藥物和心理治療,強迫思想和行為,有顯著改善家庭緊張的氣氛也緩和了不少。
病例二:擔心家人要隔離 在職媽媽驚恐症發作半夜驚醒、呼吸困難
B女士是在職媽媽,有兩個四歲和七歲的小朋友。
疫情最嚴峻的時候附近的屋苑需要隔離。B女士身心壓力很大,很擔心全家需要半夜收拾細軟到隔離邨隔離。慢慢地B女士身體出現了一些症狀,例如晚上7、8點和家人看電視很開心,就突然發作,心悸、心跳很快、四肢麻痹,當刻會覺得自己快要死,但通常約10分鐘後會慢慢復原,晚上睡覺時經常在半夜驚醒,呼吸不過來,很擔心發生什麼事,但去醫院檢查很多次後都沒事,發現應該是恐慌症。目前她在精神科醫生指示下,每晚睡前服用鎮定劑及抗抑鬱、焦慮的藥物,配合心理治療以控制病情。
強迫症和驚恐症若果不盡早求醫會令媽媽身心疲累,影響日常生活。嚴重的症狀也會影響家庭關係令小朋友亦受到影響,容易感到焦慮。
轉載自
https://urbanlifehk.com/article/73497/%E6%96%B0%E5%86%A0%E8%82%BA%E7%82%8E-%E5%A3%93%E5%8A%9B%E5%A4%A7-%E5%BC%B7%E8%BF%AB%E7%97%87%E7%97%87%E7%8B%80-%E9%A9%9A%E6%81%90%E7%97%87%E7%97%87%E7%8B%80-%E7%84%A6%E6%85%AE%E7%97%87%E7%8B%80?fbclid=IwAR38h1e0-6iBUGKi3r1nnp3kJq6wEWMFfXXGfOct2Ny5CMSMzNNYwVTOZBo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