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Shining Family

ADHD能「醫」自「醫」 李加歡:職業治療是以人為本的專業

註冊職業治療師

李加歡


轉載自《HealthyD



談起職業治療,很多人會聯繫到成年人的職場世界,或與肌腱筋骨受傷相關的物理治療。職業治療師李加歡 (Fiona) 笑言這是大眾對職業治療的錯誤解讀:「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有自己的職能,幼兒的職能是吃喝玩樂;學生的職能是讀好書;成年人的職能更可能多於一項。當一個人的職能或角色因為一些因素而窒礙發揮,職業治療師的介入能通過各種科學化及有系統的方法,如感統訓練、治療性會談、親職教育、按摩等徒手治療等,藉著調整活動或改善環境,令服務使用者提升社交參與度,促進自理及就業能力,從而重塑正常生活。」


職業治療是一項以人為本的專業,Fiona表示職業治療師所涉及的某些範疇與心理學家或社工重疊,但性質卻不盡相同。為了多角度處理個案,Fiona經常與不同崗位的專家合作,包括:兒科醫生、精神科醫生、臨床心理學家、物理治療師、言語治療師、社工、老師等。Fiona坦言這份「工作」不易做,當上職業治療師之後彷彿讓工作融入了生活,工作量雖然繁重但內心卻十分享受。



為自閉症哥哥入職職業治療師


跟Fiona初次見面,她的話已「滔滔不絕」,臉上的笑容充滿正能量,眼神傳遞了夢想。她說話急速、思路清晰、有條不紊,是職業治療師平日鍛鍊有素吧?細聽下去,原來這樣的個性與她的成長息息相關。Fiona出生於馬來西亞,是家中的孻女,有一個哥哥。今天的治療師,原來自小經常被媽媽笑她是”Radio Malaysia”,椰揄她嘴巴常常說過不停,愛插咀,不停有意見要表達,腦袋也沒有一刻停頓下來;又說她”Butterfinger”,拿東西總是會滑掉,令小時候的她總覺得自己與別家的孩子不同,而這些不同在今天看來,原來正是ADHD(專注力不足)的表徵。Fiona於就學期間決心尋求精神科診斷, 她得悉結果後不但沒有灰心,反而令她感到抒懷及更加認識自己,於是下定決心改變現狀,積極為自己創造更有意義的生活。


回想起入行的緣起:「當年單純想進入一個行業可以『幫到人』,家中的哥哥自小患有自閉症及讀寫障礙,起初是想透過職業治療這個專業來幫助哥哥,原來不知不覺也幫到自己。」當年馬來西亞在這個領域的培訓不足,Fiona便決意獨自飛往台灣攻讀職業治療學位,完成學業後轉移到香港展開她夢想中的事業旅程。起初在台的生活,她形容為一團糟,日常起居、繳交水電費等大大小小的事情,令她更覺需要「外物」協助,Fiona選擇積極面對,坐言起行為每天訂下時間表,更利用網上小工具來提示自己重要事項,透過自我調控去改善ADHD徵狀。



職業治療個案分享:資優生也有行為問題


韓劇有真人真事改編的自閉症律師的故事《非常律師禹英禑》,大家便不用懷疑有ADHD也能當上職業治療師,「ADHD令我更了解服務對象,我能真切地站在他們的角度去看事情,因為我自己都經歷過。」Fiona分享說。「我處理過一位15歲ASD(自閉症)資優學童的個案,他經常在學校打架,或是無故失蹤,但事情發生過後卻完全不留記憶。校方覺得有危險性,試過叫白車及見家長。我用了兩個月時間嘗試打開他的心扉,配合感統訓練及聽覺治療,最終他的情緒強度開始由紅色(驚恐)轉向黃色接近綠色(開放、平靜)。」這個個案令Fiona印象深刻,看見小朋友一天一天的進步,作為治療師,最感動滿足的一刻莫過於此。



職業治療蘊含著一套生活哲學


現在Fiona主要支援兒童問題個案,經常走訪不同的學校及社區,親身接觸有需要的兒童及其父母,只要是持份者之一又能幫助拆解個案,她都會盡心盡力去牽線。Fiona坦言她每天都要面對一個個Difficult Conversation(困難的會面):「除了與當事人會面,處理每個個案都同時需要邀約各個持份者交談。曾經遇過不甚合作的父母,認為把孩子交了給我便完成了責任;亦有學校因為資源不足,令有困難的學生未能及時得到適切的關顧及治療。更有學校認為把有問題的學生聚在一起讓我替他們上一課,便完成任務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」


Fiona直言不是所有個案都有一個成功的終章,在她眼中,職業治療是一套生活哲學,而職業治療師更擔當了生活智慧大師這角色,生活中各樣小東西也可協助治療。小如一粒湯丸用來訓練小手肌,以提升小朋友學習興趣;簡單如一個斜台能幫助行動不便的學生上學,讓他們重投校園生活。昔日的Fiona連休假也會覺得愧疚,但今天的她深深體會,要治療患者首先要整理好自己,回家後更要抽離角色,讓身心盡情放鬆,整裝待發迎接另一天的挑戰。


望社會擴展職業治療的職能


近年社會逐步提升對ADHD、ASD等問題的關注,愈來愈多人不羞於接受治療。事實上,社會上有無數未被發現的個案急需專業人士介入,除了常規學校,還有特殊學校、安老院等,若果能及早將有需要人士篩查出來,及早接受親職訓練,他們的生活便能愈早得到改善,重回正軌。「海外有些國家的運輸署已有駐辦公室職業治療師,例如:評估患有心臟病、高血壓或視力不佳的人士是否適合從事的士司機這項工作?有沒有更適合的職業又應付得來?職能重建是職業治療師的重要工作之一,但在香港這方面的支援明顯不足。」Fiona冀望透過更妥善的資源分配,社會上有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幫助,她同時鼓勵父母多留意家中小朋友的小舉動,有需要的話,盡早尋求專業諮詢,或可改變孩子一生。


Comentario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