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1d3ea5_57397758f48c495c873112c085891ac8~mv2.png/v1/fill/w_1366,h_769,al_c,q_90,enc_avif,quality_auto/1d3ea5_57397758f48c495c873112c085891ac8~mv2.png)
你的孩子有以下徵狀嗎?
![SHINING_Question graphic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1d3ea5_f60fbd346c3f4dccb38c792d8dddacb9~mv2.png/v1/fill/w_273,h_270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vif,quality_auto/SHINING_Question%20graphic_Artboard%204_20160330.png)
1. 當離開家裡或與父母親分開時,一再出現痛苦
2. 一直擔心會失去父母親,或擔心父母親受傷
3. 一直擔心會發生不幸事件,導致和父母親分離
4. 因為害怕和父母親分開,所以不願意上學或去其他地方
5. 害怕獨自一個人
6. 因為害怕父母親不在身邊,以致於不敢睡覺
7. 反覆做有關分離的惡夢
8. 當與父母親分離時,會一直抱怨身體不舒服(例如頭痛、胃痛、嘔吐)
若出現過度焦慮或恐懼持續4周以上,且至少符合以上3項,則要考慮與精神科專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確認,孩子是否有分離焦慮症的可能性。
-
由精神科專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評估
-
評估前與家長面談了解情況
-
臨床觀察學童的言語、社交互動、 溝通、行為等表現
-
評估後與家長講解評估結果、提供治療建議
導致分離焦慮症多由於外在因素影響,因此多以藥物治療分離焦慮症的效果並不顯著,因此臨床上所發展出的治療方法,主要是以心理治療為主;如果個案的情緒狀況很不穩定,則會先以藥物穩定個案,以便讓他順利接受心理治療
![兒童活動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d55071df554e4b8b9f4d1bea94e903d2.jpg/v1/fill/w_321,h_210,al_c,q_80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vif,quality_auto/%E5%85%92%E7%AB%A5%E6%B4%BB%E5%8B%95.jpg)
心理治療
-
認知行為治療
主要是讓患者察覺自己不合理的負面想法,減輕焦慮的程度,進而導致行為上的改變。
-
家族治療
與父母親一起接受治療,可以讓孩子覺得安全,更容易分享內心的擔心和焦慮的情緒;尤其當父母親本身具有焦慮傾向時,更能因父母親同時獲得治療,而加速減輕個案的情緒困擾。
-
遊戲治療:由於患者有大多為8歲以下的兒童,語言發展還不成熟;而且當進入陌生情境時,兒童通常會非常焦慮不安,難與治療師建立信任關係。因此藉遊戲為媒介,往往能有效降低個案的焦慮及防衛性,並提升其自我效能。
治療方法
bottom of page